2018年3月20日,阳逻港区铁水联运场站开启“常态化运营”模式。
时隔缺乏1年零2个月,阳逻港集装箱铁水联运总量突破4.5万标箱,占威尼斯144777cm集装箱吞吐量比重由两年前的1.1%,提升到5.4%,比肩沿海铁水联运树模港——大连港。
这个在一片荒芜之地上建设起来的中海内陆最大铁水联运枢纽,生长迅速,2019年1-4月已突破1.5万标箱,今年有望突破5万标箱,同比增添60%。
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籽。“指数”高歌猛进,当中浸透着华中港航职工的汗水和辛勤。
从旗下港运集团红钢城港区到铁水联运场站,从码头作业到铁路作业,从粗放治理到信息化治理,铁水联运场站港航团队转岗跨足新领域后,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,他们又是怎样应对的呢?
1顺应转型 起劲学习新手艺
铁水联运场站港航团队是一群平均年岁40岁左右的团队,长年奋战在码头一线,第一次接触铁路运输作业。为迅速相识铁路行业、熟悉现场作业,红钢城港区司理杨斌和副司理方青兰,在事情中学习,发动整个团队一直提升理论知识和操作营业。
铁路运输,完全是新的作业标准。“铁水联运场站作业以集装箱为主,高边箱操尴尬刁难准确度要求很高。”杨斌说,现场作业职员第一次操作高边箱,光对位就足足花了半个小时,急得直跳脚。为了训练好对位,他们找来木墩子勤加训练,天天都有精进,半年后,不到3分钟就能迅速对好位。
在场站运用信息化治理手段也是团队遇到的挑战之一,杨斌笑着说:“刚最先,有的人连电脑开关机都不会,基本的操作要教三四遍才华记着,更别说打字了。”为了能熟练操作电脑,许多同志使用暂时休息时间,一点点从基础最先训练,甚至破晓两三点还在用电脑训练打字,自嘲打字手法为“一指禅”。现在,他们已经能很是流通地打字和运用电脑了。
有了电脑基础,场站的现场信息化建设最先颇有效果,杨斌带动从门检录入学起,一遍学不会,就多学几遍,甚至使用笨步伐用笔来记,掌握后再把响应的知识和手艺教授给团队成员。
港航职工在各个岗位上现在正越来越多地面临知识更新、素质提升,这里是下层一线顺应转型、迅速融入新事情的规范,他们的生长及治理履历为公司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2狠抓清静 把好最后一道关
年近退休的方青兰,被大伙亲热地称为“方大姐”,在现场,你总能看到方青兰瘦小的身躯在攀爬厂车检查。她常说,铁路无小事,要确保装载质量清静,把好最后一道关。
清静事情注重细节,任何一点小的失误都可能酿成清静事故。杨斌先容,铁路运输细节多,门机装备、刹车、轨道等的检查要求有上百条,光集装箱的划定就有近20条。方青兰等同志始终凭证装载发运标准逐条检查挂号,并照相存档。
天天上班前,杨斌和方青兰组织各人开展5分钟“班前会”,强化团队清静意识。上班第一件事,就是举行检查挂号,还给每个队员都发了一支笔,做好清静纪录。除别的,还未必期组织队员学习铁路清静知识,举行清静培训,营造“我要清静”气氛。
改善现场清静硬件设施,举行作业标准化。清静信息化也取得了很大的前进,天天的检查数据存到电脑,让调控有了更直观的数据,责任归属更明确,追溯查证也更利便。
3扎身场站 发挥港航老古板
来到铁水联运场站,意味着天天6点半就要从青山出发,路途遥远不说,还要顺应新的事情情形。压力大、责任重、制度严,许多老队员爆发了畏难情绪,想打退堂鼓。
感受到队员的心理转变后,杨斌和方青兰多次跟员工做头脑事情,申请通勤车,只管为各人营造好的事情情形和作业条件。杨斌更是又当爹又当妈,给队员无微不至的眷注。新丝路公司和港运集团,对他们也是体贴备至。终于,步队稳固了下来。
在铁水联运场站事情的一年时间里,杨斌、方青兰和同志们无论寒暑,都奋战在一线,事事带动,卯足劲提高团队实力,有时甚至还通宵作业。他们特殊能战斗、特殊能受苦、特殊能斗争的“三特精神”,也熏染了新思绪团队,“他们真的做到了以厂为家、以岗为家,有纪律、能战斗,将国企老古板施展得淋漓尽致。”
而新丝路团队年轻有活力,也熏染着铁水联运港航团队。“来到这里后,发明凭履历效劳行欠亨,年轻人的新理念、新头脑、新想法给了我们许多启发,和他们相处学习到了许多工具。”杨斌说,各人的配合目的都是把事情做好,双方在相同磨合的历程中,情绪升温,像家人一样,在这里事情,越起劲越开心!
铁水联运树模工程,是天下首批16个树模工程,也是中海内陆最大铁水联运枢纽、一带一起和长江经济带黄金节点。他们在这里,战胜难题勇于继续专心传承,施展了港航职工的优良古板和优异作风。